• 太阳成tyc7111cc


  • EN
    党建护航
    您当前的位置 :首页 > 党建护航 > 党建在线
    烟台市委构建“1+233”工作体系,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
    发布时间 :2022-03-23
      |  
    阅读量 :
      |  
    文章来源 :
    字号:
    A+ A- A


    2021年7月17日 ,烟台市委十三届十三次全体会议,审议通过了《中共烟台市委关于构建“1+233”工作体系的决议》(以下简称《决议》)。

    为何要构建“1+233”工作体系?记者从全会上了解到,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精神 ,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开好局 ,确保全市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打好基础 、争得先机 、蓄足后劲,市委决定构建“1+233”工作体系,细化明确今后3年(2021—2023)的阶段目标、工作重点 、实施路径、办法举措,动员全市上下提振精神、集中攻坚 、接续奋斗,推动省委、省政府“打头阵 、当先锋 、上层次”要求落到实处,全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。

    “1+233”工作体系 ,突出加强党建引领这一根本 ,抓好动能转换、乡村振兴两条工作线,加快中心城区、产业园区、海洋经济示范区“三区”建设,强化民生改善、营商环境、风险防控三项支撑保障 。

    一个根本突出——加强党建引领

    加强党的建设,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。

    围绕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、驰而不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《决议》提出持续加强理论武装、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、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、巩固夯实基层基础、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五个方面措施 。

    ——持续加强理论武装,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,弘扬伟大建党精神,坚决落实“九个必须”要求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 、坚定“四个自信”、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凝聚干事创业思想共识和行动力量 。

    ——围绕锻造过硬干部队伍 ,《决议》提出实施加强党的建设 、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三年行动 ,强化政治历练、实践锻炼、一线淬炼、专业训练,鼓励党员干部大胆闯大胆试,以改革的精神、创新的思维、开放的理念破解各种矛盾难题。注重从招商一线、建设一线、维稳处突一线等培养使用优秀干部 ,形成重实干 、重实绩鲜明用人导向 。

    ——大力改进工作作风,《决议》提出,坚决反对形式主义 、官僚主义,大兴求真务实之风,常态化开展作风整治,加强正向激励 、反面警示 ,以更大决心纠“四风”、转作风、树新风。大力提升干部执行力 ,细化量化评价标准,完善记实档案 ,严格“蓝黄红”三色管理,激励各级干部满怀激情抓执行 、抓落实。

    ——巩固夯实基层基础,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 ,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整体跃升、城市基层党建“赋能聚力” 、“两新”组织党建拓面提质、机关国企学校党建融合增效、党支部建设强基固本,动态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,基层五星党组织占比达到30%,二星级以下基本消除 。

    ——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,坚持严管就是厚爱,精准运用监督执纪“四种形态”,每年开展1-2个重点领域专项整治,从严正风肃纪 。坚决落实关心关爱、容错纠错 、澄清正名等机制,涵养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。

    两条工作线——抓好动能转换、乡村振兴

   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提出的“腾笼换鸟 、凤凰涅槃”、“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”重要指示,坚持两条线共同发力,力促工农城乡互促共进、融合发展。

    强力推进动能转换,形成以新动能为主导的发展新格局

    动能转换工作线,下步重点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,在全省率先实现“五年取得突破”目标。《决议》提出,“四新”经济增加值占比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、达到37%左右 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56% 。

    《决议》提出了7条措施 :

    ——奋力振兴县域经济。县域是烟台发展主体板块 ,县域兴则全市兴。《决议》把振兴县域经济摆在动能转换首要位置 ,提出实现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质效明显提升、在全国和全省排名赶超进位。

    ——大力提升产业能级 。高质量发展基础在高素质产业。《决议》提出实施“9+N”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,培育形成绿色石化、有色及贵金属本土产值2个2000亿级 ,汽车 、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食品精深加工4个千亿级,生物医药 、清洁能源、航空航天3个百亿级产业集群。同步超前谋划人工智能、集成电路等N个前沿性产业。

    ——梯次培育企业方阵。企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主体。《决议》提出大力培育规上 、上市 、高新技术 、外资 、高成长性、国有及控股“六型企业”,规上工业企业超过2600家,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0家 。建立服务企业专员制度 ,在市政府12345政务服务热线设立“企业家之声” ,24小时受理企业反映各种问题,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发展。

    ——精准开展“双招双引”。“双招双引”是经济工作“牛鼻子”,抓经济必须抓项目,抓项目必须抓招引。《决议》提出坚持深耕日韩 、巩固欧美、拓展“一带一路”,加快推进省、市重点项目建设,聚焦产业链培育,瞄准三类500强精准招引 。

    ——全力推进科技创新 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。围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,《决议》提出加快建设多层次高能级科创平台,争取新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—2家,整合重组省级重点实验室20家。

    ——持续强化数字赋能。数字经济正日益成为转型升级的新动能。围绕抢抓数字化转型机遇 ,《决议》提出建设山东5G网络示范区 、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园,积极培育橙色云等本土工业互联网平台,打造省内领先、全国一流的智慧城市 、数字城市。

    ——着力推动低碳发展 。“双碳”是国家战略 ,《决议》提出规划建设“双碳”创新区,成立“双碳”基金,争办“双碳”国际论坛。争创“国家无废城市”试点,实现市区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。

  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,谱写齐鲁样板烟台篇章

    按照“一年打基础、两年见成效、三年成样板”目标,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做到“五个振兴”协同发力 。

    ——以产业振兴促强村富民。乡村振兴,产业是重点 。围绕构建独具烟台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,《决议》提出实施果业高质量发展 、农业龙头企业雁阵培育、农业品牌提升三项工程 ,加快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形成1个千亿级(苹果)和6个百亿级(海参、葡萄及葡萄酒、生猪、白羽肉鸡、花生和食用油、龙口粉丝)特色产业集群,建成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产区 、享誉中外的葡萄酒文化名城 。

    ——以人才振兴促资源聚集。乡村振兴,人才是支撑。《决议》提出实施人才兴农计划、人才返乡工程 ,加强返乡创业载体建设,力争培育高素质农民1万名以上。

    ——以文化振兴促乡风文明。乡村振兴,文化是灵魂。围绕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,《决议》提出实施新一轮乡村文明行动 ,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,市级、省级文明达标村覆盖率分别达到35%、10%。

    ——以生态振兴促环境提升。乡村振兴,宜居是基本。围绕建设美丽乡村 ,《决议》提出开展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。

    ——以组织振兴促乡村善治。乡村振兴 ,组织是保障 。围绕提升农村基层组织组织力,《决议》提出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 ,全面优化乡村治理。

    ——以人为核心推动县城提质增效 。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。围绕推动县城精明增长,《决议》提出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,改善人居环境,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承载力。

    加快“三区”建设——中心城区 、产业园区、海洋经济示范区

    全域协同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,也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有效途径。《决议》按照陆海、区市一体空间布局 ,提出推进中心城区融合发展 、产业园区集聚发展、海洋经济示范区创新发展 ,形成陆海统筹、市县联动 、多板块崛起的发展新格局。

   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 ,提升首位度增强带动力

    坚持世界眼光、国际标准、烟台特色,提升境界格局 ,系统谋划规划 ,拉开城市框架 ,增加城市厚度,形成“12335”大城区建设格局。

    ——一核突破,全面突破芝罘区 ,让老城区焕发新活力。

    ——两带提升,提升滨海黄金旅游带、夹河生态景观带 。

    ——三环支撑,快速路环线规划建设71公里的“一环 、两纵”中心城区快速路环线;步道环线建成20公里示范段 ,打造山海联通休闲步道环线;地铁环线适时启动轨道交通环线建设 。

    ——三港协同,空港高标准规划148.7平方公里临空经济区;海港优化全市港口功能布局,完善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 ;陆港启动建设南站枢纽站房和站前广场,以6平方公里起步区为核心建设现代化高铁中央商务区 。

    ——五城驱动,坚持前瞻思维,全力打造产城融合 、职住平衡 、生态宜居 、交通便利的未来城市 。芝罘幸福新城打造“山水相依 、产城融合”的生态智慧新城;开发区八角湾新城,打造“创新之区、人才之城 、会展之滨、活力之湾”;牟平新城建设生命科学创新引领区;福山夹河新城打造文旅之城 、活力之城、生态之城;蓬莱新城打造烟台西部城区重要增长极。

    做大做强产业园区,提升集聚度增强承载力

    园区是产业培育主阵地 、改革开放主战场、科技创新主引擎 。《决议》提出坚持“一园一业一平台”,突出主导产业培育,构建垂直产业生态,促进特色差异发展,把园区建设成产业培育主阵地、改革开放主战场、科技创新主引擎。

    ——推动省级以上开发区提升发展,围绕做强做优开发区,《决议》提出在改革开放、产业集聚、科技创新上走在前列,省级以上开发区全部进入省综合评价前100名。

    ——推动化工园区集聚发展,《决议》提出实施新一轮化工产业转型升级,推进危化品生产企业全部退城进园,化工企业入园率提升到60%以上。

    ——推动特色园区开放发展,国别园区是烟台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的一大特色 。《决议》对中韩 、中日、中德新材料产业园和国际招商产业园分别提出了招引目标 ,同时提出规划建设莱山环保清洁能源产业园 。

    ——激发经济园区动力活力,改革是激发园区发展动能的关键一招。《决议》提出发挥好山东自贸区烟台片区示范引领作用 ,探索形成更多首创式、差异化、集成性制度创新成果。

    做大做强海洋经济示范区,提升知名度增强竞争力

    烟台因海而生、向海而兴,海洋是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。围绕做好“经略海洋”文章 ,《决议》提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的海洋产业体系、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创新体系 、陆海联动的海洋保护体系。

    ——实施海洋优势产业示范工程,建设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、海上风电示范区、海洋旅游示范区 。

    ——实施海洋潜力产业突破工程,重点发展航空航天、海工装备 、海洋生物医药和制品、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等产业 。

    ——实施海洋科技创新强基工程 ,重点布局高能级海洋类科创平台 。

    ——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固本工程,重点建设长岛国际生态岛,一体推进治岸治岛治海治污治渔。

    强化三项支撑保障——民生改善 、营商环境 、风险防控

    民心是最大政治 、环境是核心优势、安全是头等大事。围绕强化高质量发展支撑保障 ,《决议》提出突出问题导向、强化系统思维 ,补短板强弱项 、夯基础固根本 ,更好地聚民心 、优环境、保安全。

    保障改善民生 ,显著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

    围绕显著增强群众幸福感满意度,《决议》提出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,建立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,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持续增进民生福祉,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占比保持在70%以上。

    优化营商环境,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

    《决议》瞄准“审批事项最少、办事效率最高、服务质量最优”目标 ,打造一流营商环境,综合评价位列全省前三名。

    防范化解风险,全力保持社会大局安宁祥和

    《决议》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强化忧患意识,守牢工作底线,把安全发展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 、全过程 。

    蓝图已经绘就,奋进正当其时。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聚焦“1+233”工作体系,提振精气神、提高执行力,以求真务实 、真抓实干的实际行动,奋力开启新时代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。


    (来源 :烟台日报)



  • XML地图